Howard终于向老妈坦白自己已经与Bernadette订婚,不想老妈却因此入院。 后来谢耳朵去医院看望,结果嫌弃医院的病毒。后来不小心走到一个隔离病房中,最后自己也被隔离了。
第四季 第23集 15:29 左右
情景喜剧里的笑声都是怎么来的?
许乐
追了十多年的《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马上就要大结局了。过去十年,自己早已是人事几翻身,而《生活大爆炸》里的这四个宅男似乎从来也没有变过,十年如一日的把各种欢乐带给世界各地的宅男宅女们。播到现在第十二季,《生活大爆炸》也算是该完美收官了。临别之际,与其感性的抹把眼泪跟这个剧说再见,不如理性分析一下更有乐趣。
《生活大爆炸》第一季海报
《生活大爆炸》第十二季海报
情景喜剧这种东西似乎都有一个逃脱不了的宿命,那就是,设计出一个喜剧模型之后,前几季可以很轻松自如的制造各种笑料;但是到四五季之后,这个喜剧模型能挖出来的笑料基本用得差不多了,再往后的 搞笑 便有点勉强了。比如《歪星撞地球》(3rd Rock from the Sun),四个情商为零的外星人来到地球,用这个喜剧模型制造笑料,前几季每一集都爆笑,到后面慢慢也就变得寡淡了。再比如《好汉两个半》(Two and a Half Men),基本上整来整去都是男男女女那点事儿,其实早就该收官,中间甚至因为主演跟电视台闹崩换了主演,楞是坚持拍了十几季彻底词穷才罢手。相比之下,《生活大爆炸》在一开始设计的这个喜剧模型——高智商低情商的理工科宅男的日常生活——虽然足够高明,有足够的笑料可挖,但是十二年下来,后面基本上每一个笑点都在观众预期之内,也不大可能再搞出什么新名堂出来了。应该说,这个时候选择收官告别恰到好处。
精神分析学,这东西俺当年在读电影学专业的时候稍微学了点皮毛。对这套理论俺向来不全信,而且也不敢保证自己用得百分百正确。弗洛伊德生前是绝对的 社会 名流,当年有无数人拿着钱排着队求他给解个梦。爱因斯坦当年对这套东西半信半疑,大概是碍着面子也不好意思砸人家饭碗,只是委婉地说他自己宁愿躲在黑暗里,也不喜欢这么让人给精神分析一下。另外说一点,就是今天的脑科学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弗洛伊德当年的理论。做一个非常粗糙的类比,弗洛伊德好比是哥白尼,而今天的脑科学大致已经发展到了伽利略时代。
去年偶遇了一本奇书,是孙隆基先生写的《杀母的文化:20世纪美国大众心态史》,感觉获益匪浅。受这本书启发,以及利用肚子里当年学到的一鳞半爪的精神分析学理论,给《生活大爆炸》里的四位宅男做一次精神分析,也算是我这个粉丝送上的一份告别吧。稍微做一点说明的是,所谓的“恋母”、“弑母”、“恶魔母亲”之类的词,统统都只是一个文化理论而已,研究对象也仅限于《生活大爆炸》这样的文艺作品,读者大可不必觉得这些词汇刺眼或者不适。
案例一、Howard
西蒙·赫尔伯格饰演Howard
之所以把Howard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个案例最典型,也最符合弗洛伊德他老人家的理论。可以说,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问世之后,在西方文化中逐渐开始出现一种叫做“恶魔母亲”的文艺形象。这类母亲往往会在孩子长大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成为阻挠孩子长大成人的枷锁。在这个阶段,母子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孩子离不开母亲,而是母亲离不开孩子。“恶魔母亲”会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永远当宝贝来喂养照料,孩子也许会抗争摆脱枷锁,但也有可能会和母亲形成一种怪异的共生关系。希区柯克的绝世名片《精神病患者》便可以看作是母子共生关系的一个案例。
大导演彼得·杰克逊当年在新西兰拍过一部小成本的超级恶心的影片叫《群尸玩过界》(Brain dead),片中男主角的母亲染上病毒之后身体开始溃烂变异,直到最后变成一个巨型怪物,想要把男主角吞回肚子里。这个电影的文化根源,可以说是源自于西方文化中对于被母亲吞噬的恐惧感。这一文化根源其实在东方也有,只不过东方文化向来习惯于塑造神圣化、圣母化的母亲形象,极少有“恶魔母亲”这样的文化意象。《群尸玩过界》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被恶魔母亲吞噬之恐惧感的恶心版,而Howard这个人物的设计则是这种恐惧感的 搞笑 版。一个是《生活大爆炸》这样的情景喜剧,一个是《群尸玩过界》这样的重口味电影,其背后的文化内核其实如出一辙。
《生活大爆炸》中的Howard身材短小,已经成年却仍然和母亲住在一起——在西方文化中这是一件很怪异的事情。另外,Howard很小的时候父亲便离开了这个家庭。可以认为,这同样是一个母子之间处于共生状态的家庭。Howard的母亲似乎过度肥胖,在剧中从来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且大喊大叫的内容基本都和生殖排泄方面的话题有关,每一次声音都充斥整个房间。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样处理当然是为了 搞笑 。但换个角度读解的话,这个时候还可以这样来看,Howard住的房间其实就是她母亲的化身。Howard这个人一直都处在一种已经被母亲吞噬、已经回归子宫的婴孩状态,当他在家里的时候他的心理年龄几乎是零岁。
在多数案例里面,心理年龄的固置是终身无法改变的。剧中的Howard虽然经历了娶妻生子和母亲离世,但似乎并没有因为这些事情而破茧化蝶。
2014年,《生活大爆炸》中为Howard母亲配音的Carol Ann Susi病逝,享年62岁。
案例二、Sheldon
霍金与谢耳朵扮演者吉姆·帕森斯
网上流传有《生活大爆炸》第零集,是这个剧正式开播之前电视台试拍的一集。在这一集里我们看到,这个剧的主角一开始其实是Leonard和Sheldon两个人,相比之下Sheldon并没有特别突出,远没有日后剧中表现的那么神经质,甚至在这个第零集里面还失了身。
按照剧中设定, Sheldon的母亲是一个纯朴的基督徒,这样的角色设定弱化了母权威胁。而Sheldon本人的心理年龄大约固置在了五岁左右。至少他在自己母亲面前的表现像是一个五岁左右的小男孩,母亲的简单呵斥也会打断他根深蒂固的纯理性思维。
Sheldon的母亲
性是一个人从幼年步入成年的标志。这里说的性是广泛意义上的性,不是指狭义的OOXX。儿童和成年人之间的最主要差别在于,在儿童身上没有携带性的信息,而成年人则不然。当然,弗洛伊德认为人从一出生便有性欲,幼年时期会经历口欲期肛欲期啥的,那是另一回事。Sheldon这位宅男在年龄上已经步入成年,然而在生理方面却心智未开,像儿童一样身上没有携带性的信息。《生活大爆炸》中很多笑点都是出自这里。遇见Amy之后Sheldon越来越多接触到了性这个东西,在被越来越多的性元素浸染同化的同时,Sheldon这个人变得越来越正常,《生活大爆炸》这个剧也就变得不如以前好看了。
虽然如此,但Sheldon这个人物的设计还是有点不够统一,越到后来越是人物在为笑点服务,而不是笑点随着人物在往前走。Amy这个人物就更是如此了。一开始她是一个女版的Sheldon,后来却又不断在性的问题上一点一点“腐蚀”Sheldon,同时,在生活中Amy又扮演着和Sheldon母亲一样的角色,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妻妈”。这个角色的不讨喜,可能主要不是因为她长得不够漂亮,主要在于编剧没有把这个人物设定清楚,时而这样时而那样,完全服务于制造笑点。
案例三、Leonard
约翰尼·盖尔克奇饰演Leonard
Leonard的母亲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这一角色设定强化了母权威胁,这一点和Sheldon正好相反。Sheldon的问题在于精神上一直没有断奶,而Leonard的问题是断奶太早了。Leonard的母亲才是一个真正的女版Sheldon,只有理性思维没有感性思维。
Leonard的母亲和Sheldon
人生大概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童年缺啥成年就补啥”。Leonard是一个从小缺爱的可怜孩子,心理年龄大概卡在了十岁左右,内心是一个时刻渴望着被人关爱的小男孩。这样的人长大以后往往会缺乏自信,习惯于逆来顺受。当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忍受Sheldon这样的朋友。也正因如此,Leonard和Penny这一对伴侣在性格方面可以说是绝配。一个软弱怯懦但善于合作,另一个简单乐观天真无畏。虽然两个人走到一起的过程略微曲折,但是在一起之后还是有一种和谐的美感,不像Sheldon和Amy这两位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让人感觉各种尬。
案例四、Raj
昆瑙·内亚饰演Raj
Raj来自一个东方式的家庭。在对待孩子方面印度的中产家庭和中国差不多,父母对子女过度的溺爱、娇生惯养以至于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子女,很多到十五岁左右心理成长便停滞了,以至于到三十多岁的时候,很多方面还像十几岁一样。
这种东方式的父母和Howard母亲的形象根源相同,程度轻重有异。前者是娇惯,后者则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和控制。所以有一集里面Raj住在Howard家里被Howard母亲当婴儿喂养,最后跳窗户逃了。怎样放手让孩子更 健康 成长,这个问题中国的父母们真应该好好想一想。
Raj的父母
《生活大爆炸》这个剧里面大概有一半的笑点其实都跟性有关,但制造笑点的方式跟《好汉两个半》、《极品老妈》(Mom)这类的情景喜剧正好相反。《好汉两个半》、《极品老妈》制造笑点的方式通常是展现男主角或女主角在性的问题上如何放荡不羁、如何挑战世俗规范,而《生活大爆炸》制造笑点的方式通常是,性这样一个原本应该是最本能的东西,居然被Sheldon这样的理工科宅男过于理性化的头脑给屏蔽了。另外三位宅男尽管情况稍微正常一些,但也同样因为这样那样的家庭成长原因,导致性心理发育不完善。再次说明,这里的性意指宽泛意义上的性,比如四位宅男无论是相貌体型还是衣着服饰,以及言语谈吐行为举止,所携带的性的信息量都是极低的。正因为这个东西在他们身上低于正常人,所以才产生笑点。
《生活大爆炸》海报——“聪明是新的性感。”
“我坚信人类文明是以牺牲原始的本能为代价而创造出来的。”这句话据说是弗洛伊德说的。很多电影里经常利用这个来制造笑点,比如《终结者》或者《变形金刚》这样的电影里,机器人会直接对男女主角说你们两个可以直接交配之类的话。因为用机器人的眼光来看,交配这件事根本不需要什么爱情之类的东西来作为文明的伪装。这句话同时也是《生活大爆炸》制造笑点的又一套路,但具体用法和《终结者》这类电影不同。在这个剧里面展现的不是人类文明压抑了性本能,而是在人类文明中被创造出来的漫画书、 游戏 、科幻电影等这些大众流行文化,居然能够让宅男们如此痴迷如此上瘾,以至于连最原始的性本能都自动退缩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生活大爆炸》可以说是 游戏 、漫画这类大众流行文化的一个衍生文化。或者说,正是《生活大爆炸》制造并且夸张化了这种独特的宅男梗。
《生活大爆炸》主演合影
跳脱出来看的话,不要忘了,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情景喜剧。在剧外的一次粉丝见面会上,粉丝们惊讶地发现这几位演员居然没有一个人知道《神秘博士》,而他们在剧中饰演的角色都是科幻文化的铁粉儿。对于一个科幻文化的铁粉儿来说,《神秘博士》属于最基本的ABC。
最后说两句《生活大爆炸》里面的科学。看不懂这里面的科学术语丝毫不影响领略这个剧的笑点。看花絮得知,很多时候编剧会在剧本里画上一个横杠,然后请某位科学家顾问在这个地方随便填上一个科学名词。另外,《生活大爆炸》还可以当作是一个科幻流行文化的索引。我就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因为《生活大爆炸》得知有一个科幻剧叫《星际迷航》,然后把《星际迷航》七百多集电视剧全部看完,成了一名彻头彻尾的Trekkie(这个词专门指《星际迷航》的影迷粉丝)。
《生活大爆炸》剧照,最右边这位是《星际迷航》中柯克船长的饰演者威廉·夏特纳 (William Shatner)
第一季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夺宝奇兵1之法柜奇兵的幕后花絮
情景喜剧里的笑声来源,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后期制作特意加上的笑声,这种笑声是提前录制好的,我不知道是机器发音还是真人录制的,总之廉价又没营养,被形象的称为“罐头笑声”,真正的笑声,应该是来的快(瞬间被get笑点),去的慢(表情收尾,缓缓结束,)而剧集中的罐头笑声,通常来的很突兀,收尾时又嘎然而止,让人听着很不舒服,有些sb剧为了烘托氛围,加入“罐头笑声”的频率极高,没包袱的地方也硬加笑声,这样剧集多半也是槽点满满,招人烦。
二、同期收录现场观众真实的笑声,这种笑声听着就很自然、舒服,特别是统一文化体系内的剧,电视剧前的观众和现场观众的笑点是同频的,反应一致,你就不会觉得假。
我们都知道,“逗人笑”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之一,从某种角度讲,“逗人开怀一笑”比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更难把握。罐头笑声之所以有生存的土壤,因为借用了人类的情绪传染原理,看见别人乐,你也不自觉的跟着乐,这种后期特效声音的加入,让原本单调的剧情显得不那么单调,殊不知,观众的眼睛是雪亮亮的,稍不留神,笑点高又对剧情有高要求的人,一看便知,笑声响起,笑点并没看get到,真是迷之尴尬。
几十年前,现场收录观众真实的笑声,这极大的考验剧本创作者的功力。可以说,现在影视剧市场,什么都不缺,单缺好故事。
二十多年前,国内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我爱我家》,剧中几乎所有笑声,都来自现场真实反馈,均收录自现场观众的真实反应。作品好,底气才足,不怕现场冷场、观众不笑。那时候,梁左等人创作的剧本是真的好,剧情节奏和演员表演都没得挑,就连拍摄花絮都透着那么幽默、诙谐。我记得有一段花絮,是采访现场观众的感受,几乎百分之百的反馈是太好笑了,现场简直和不拢嘴,小的肚子都疼了。偶有大咖级人物到场观看,也都笑的前仰后合,像陈凯歌、冯小刚、王朔、姜文都去过,回看时有些地方,把声音放大点仔细听,还真能辨别出某位大咖的声音呢。
很遗憾,如今的国内情景喜剧界,有像《我爱我家》这样“恣意大胆”(同期收录现场观众真实反馈),让观众发自心底笑出声的作品,鲜有出现。“自黑”是自信的最高境界,自从看了《我爱我家》的最后一集,我更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了,这一集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剧情反转+人物自黑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也让我们从侧面见识了,拍摄情景喜剧台前幕后的点滴。
希望喜剧创作者们都能认真对待艺术,潜心创作,靠实力和作品博得观众的爱与笑,如果没这个水平,也别急赤白脸的挠观众咯吱窝,加罐头笑声,假的东西还不如没有。
显示错误:1.当英迪从地窖里逃出去,推开墙上的一块大石头,石块落在地面上的时候往上弹了起来。2.在爆炸的卡车底部装有一根竿子,这样就能让它翻过来。3.在英迪和眼镜蛇之间的玻璃墙。这点在2003年版本的DVD中被擦掉了。4.贝洛奇的汽车司机在贝洛奇打他之前,先退缩了。5.在卡车下面挖好了沟渠,这样就能让英迪从下面滑过去。时代错误:1.(德国)施迈瑟式的机械枪–电影中多处地方使用到的半自动枪,型号是MP-40(1940年款式的);德国人用的手枪是P-38(1938年款式的),都不可能使用于1936年。2.显示英迪飞行路线的地图包含有泰国,这在当时应该被称为暹罗(泰国的旧称)。工作人员可见:英迪把墙上的石块推开准备从地窖逃出去的时候,从外部有一个特写镜头是正在被推出去的石块的。在下一个画面中,当英迪和马里恩爬出去的时候,可以看到在前一个场景的远景位置有一个工作人员蹲在那里(可能是摄影师)。剧情漏洞:1936年埃及是在英国的统治之下,德国人不可能像影片中那样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此外,在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七季第四集中,谢尔顿(Sheldon)的女朋友艾米(Amy)评论《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有情节漏洞:“主角印第安纳·琼斯的存在对电影的结局没有任何影响。就算把他从故事里删掉,电影结局也不会有任何差别……就算电影里没他,纳粹还是会找到法柜、送上孤岛、打开法柜然后死光光,跟有他的版本一样。”(“Indiana Jones palys no role in the outcome of the story. If he weren’t in the film, it would turn out exactly the same……if he weren’t in the movie, the Nazis would have still found the ark, taken it to the island, opened it up and all died, just like they did.”)
连贯性:1.在英迪被围困于Well of Souls之后,贝洛奇的帽子从他的头上跳到了地面上。2.在卡车追逐场景之间,德国士兵击中了印第安那的手臂,他好几次打中了他,在德国士兵的手指上有的时候看到英迪的血,有的时候又消失了。3.印第安纳骑着马飞跃上德国人的驾驶座的门上时,他原先骑的马还在车旁边奔跑,可下一个镜头,这匹马就消失了。事实错误:在Well of the Souls里面的蛇来自世界各个不同的地方。地理错误:在开始的场景中,可以在秘鲁的丛林中听到一些并不是南美本土的鸟叫声,更像是笑翠鸟(澳洲本土的一种鸟)。
以上就是关于这是《生活大爆炸》第几集?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