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煮青蛙,青蛙最后当然是被烫死的。
“温水煮青蛙”来源于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做过的一个“水煮青蛙实验”。科学家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当科研人员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知不觉被煮死在热水中。
温水煮青蛙的哲学道理是“量变到质变”,就是说数量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导致本质的变化。
温水煮青蛙,表示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人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最终导致消沉、放纵和堕落。由于这个过程是一点一点的变化,让人在不易察觉中完成了整个蜕变,待醒悟过来却为时已晚。相反,如果将人突然从“天堂”扔到“地狱”,由于落差极大,人的反应也非常强烈,从而迅速做出选择,不至于最终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告诉我们,对渐变的适应性会使人失去戒备而招灾,要防微杜渐,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强敌会使人奋起反击,甚至超常发挥战斗力,可怕的是在安逸的环境中,坏人利用小恩小惠、长时间的慢性腐蚀,会使人放松警惕,散失斗志。让我们共同牢记吧,不要做“温水中的青蛙”!
青蛙是怎么死的 ?
(1)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科学家将青蛙投入热水中,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即跳开得以逃生。然而,如果把青蛙先放入冷水容器,而后缓慢加热,结果就大不相同。青蛙在舒适的水温中悠然自得,待至高温难忍时却已无力全身而退,最后只能落得个被煮死的下场。
每当有人安于现状,对未来迈不开步子拔不动腿的时候,那只死于温水的青蛙便成了最有力的说教典型。人们会告诉你,躲在舒适圈中有多么危险可怕。
可是,青蛙真是死于贪图安逸吗?我相信,在水温超过体温的那个阶段,它一点也不安逸。但在高温煎熬中,它依然放弃了随时逃离的权利。
在舒适圈中窝着有什么错呢?错就错在,当不再感到舒适时,卑微地在惯常的生存环境和行为模式下游离,直至在循环往复的折磨中安然地死于熟悉。
(2)
前段时间跟文姐姐去北大蹭课,易老师以某电影家暴片段为例,分析人物心理问题。影片中,女主角终日被丈夫怒斥暴打,却从未想过逃离,甚至不愿让家人出手替自己解气。
潜意识是个可怕的东西,它会给主人设定不可见的行为模式,遇事便开启既定操作流程让人无所逃离。就像影片中的女主角,虽深陷苦楚,却宁愿在一个坑里跌来摔去也不愿开辟新的生活高地。
大多数人并不比女主角聪明多少。不要不服气,试想对现状不满时,你是第一时间做出调整,还是一边抱怨一边继续在糟心的处境中苦苦维持?我想大多数都属于后者。
毕竟,逃脱熟悉圈,就像给自己削骨扒皮,真的需要勇气。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扔进一锅开水里,那青蛙会猛地跳出来逃生;可是如果你把这只青蛙再放进一锅凉水里,然后慢慢地加温,这只青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煮死。” 那么青蛙是怎么死的呢?是在不知不觉中被煮死的。不要再麻木了,不要再把自己丢掉了。我们都蹦起来吧!保持一种向上的状态。 不要做不知不觉中懒死的青蛙!
以上就是关于青蛙是怎么死的?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