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奏。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东汉时期,刘熙在《释名乐器》一文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后曰把。”由此可见,琵琶是以其演奏方法而得名的乐器。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琵琶经过千百年来逐渐发展完善有着丰富的演奏技巧,成为既能独奏,又能伴奏和参加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的中低音区音色淳厚结实,高音区音色清晰明亮,因此在演奏中既能表现欢快抒情的曲调,又可表现雄浑悲壮的旋律。
琵琶中的琵和琶最初指的是什么?
琵琶是乐器
水果是枇杷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象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 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枇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属蔷薇科常绿乔木的枇杷,别名卢桔,又称金丸、金弹,状似琵琶。故而古人亦称枇杷为琵琶。这事说来,有段趣话。相传有位书生收到友人送来一篮枇杷,见礼单上写了“琵琶”两字,误认为白字,于是写诗讥讽道:“枇杷不是那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倘若琵琶能结果,满城丝管尽开花。”岂料,讥人不成,反被后人传为笑话。其实,古籍《本草衍义》早已解释:因枇杷其叶厚长而呈圆形,状如琵琶,故而得此名。
所以说,琵琶曾经也叫枇杷,枇杷曾经也叫琵琶,但因枇杷之名是从琵琶而来,所以你问琵琶最初是指什么,当然不指水果,而是指乐器。
琵琶 推手为枇,引手为杷 琵是右手食指用假甲向外拨弦,琶是右手大拇指用假甲向内拨弦也就是现在的弹和挑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期出现的。“琵琶”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最基本的弹拨技巧)所以名为“枇杷”(琵琶)。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中国琵琶更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发展成现时的日本琵琶、朝鲜琵琶和越南琵琶。
以上就是关于琵琶中的琵和琶最初指的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